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

  •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节约观的批判与超越

    肖妍杰;

    节约行为是节约观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方式判断节约行为的性质,批判并超越了资本主义节约观。具体而言,节约具有一般本质和历史形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把节约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形式当作一般本质,赋予其永恒的道德意义。马克思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指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种节约行为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的节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服务于资本增殖,因而具有剥削性;另一方面,能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在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必然转化为追求自由的节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节约观的批判和超越,对于识别有关节约问题的话语陷阱,走好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启示意义。

    2025年03期 v.45;No.21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好生活建构的内在关联

    罗健;王雯雯;

    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好生活建构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服务于国家层面的战略擘画,又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美好生活建构提供根本途径;美好生活建构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生活愿景,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旨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好生活建构有机统一,二者统一于坚定的政治保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大的实践主体即依靠人民力量;坚实的实践基础即推动高质量发展;独特的实践方式即坚持自主探索。

    2025年03期 v.45;No.215 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学研究

  • 逍遥与觉醒:魏晋游仙诗中的个体精神突围

    孔祥睿;

    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在魏晋时期达到一个高峰,经历了建安、正始和东晋三个发展阶段。从“神游”到“仙游”的转变,使得个体意识的觉醒成为可能。正始时期,玄学思潮形成,士人的个体意识进一步觉醒,个人价值进一步得到强调。两晋时期,玄学思想仍然占据主要位置,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郭璞的双重人格需要置诸这一背景中加以理解。

    2025年03期 v.45;No.215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语言文字研究

  • 新媒体时代模因论视域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探微

    鞠晶;张海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数字媒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纪元。聚焦于新媒体时代这一宏观背景,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探讨技术赋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策略,即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模因,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模因,重构优秀传统文化模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模因,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同时,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分析中国新一代文化IP的崛起逻辑:文化筑基、创新赋能、科技领跑、新媒体加持,从而展示中华文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永恒魅力,共同构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图谱。

    2025年03期 v.45;No.215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编辑出版专题

  • 数字化赋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化发展路径探索

    李照月;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目前存在期刊内容同质化、数字化转型进程参差不齐、期刊运营能力不足以及编辑人才转型步伐缓慢等问题。面对数字时代的要求,学术期刊要实现特色化发展,需进一步加强跨平台互联、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和编辑人才转型,从而促进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的转变,以更有效地服务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

    2025年03期 v.45;No.215 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路径研究——基于31个省份的动态QCA分析

    张晔;张峰;

    营商环境构成了企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衡量政府政务服务成效的关键领域。目前,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2017—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动态QCA、单因素分析以及Krusal-Wallis秩和检验等方法,对影响营商环境发展的多因素组态效应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存在单一条件对营商环境构成必要条件,然而,数字政务的一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增加,显示出显著的时间效应。通过横向地区比较,东西部地区在营商环境方面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通过条件组态分析揭示了促进营商环境发展的三种路径“政务关怀型”“政务公正型”“辅助型”,同时,研究发现唯一制约营商环境发展的路径是“待开发型”。

    2025年03期 v.45;No.215 4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不完全拘束力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重构

    薛毓;

    传统理论因固守事实拘束力和法律拘束力的二分逻辑,始终难以高效解决司法实践中行政裁量基准效力认定的模糊性难题。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定位困境本质在于其不完全拘束力的内在属性,这一属性贯穿于裁量基准的效力产生、确认和运行全过程。不完全拘束力指向裁量基准既非单纯的事实规范,也非法定的效力约束,而是随着权力运行阶段动态演化的特殊效力形态谱系,具体表现为非必然相关性、单向可转化性和效力溯及否认性等三个层次。基于这一动态转换逻辑,提出以明确个案审查机制为主、发挥指导性案例功能为辅的司法审查效力确定制度。

    2025年03期 v.45;No.215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与文化研究

  • 北大简《反淫》作者及创作时间考

    施章娴;

    北大简的汉赋作品《反淫》,在内容、结构上与枚乘的《七发》相似,两文具有相似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两篇汉赋的作者也存在相似的经历。另外,《反淫》又与《淮南子》的文辞、思想存在共通之处,除了偏重道家思想外,还均具杂家思想的特点。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反淫》的作者与《淮南子》应有一定关联。《反淫》成篇应在《七发》之后,它的创作时间大致介于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之间。

    2025年03期 v.45;No.215 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AI应用中“认知依赖”现象的产生原因、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王樊;张雪勇;

    AI是新兴的现代化重要技术之一,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其输出的内容被过度信任而产生“认知依赖”现象,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认知依赖”现象,既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社会认知的深刻影响,也揭示了过度相信或依赖AI会伴生多种潜在风险,如错误或虚假信息的传播、思维惰性的加剧及责任归属模糊难定等。“认知依赖”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传统学术观点影响、技术崇拜盛行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有效应对“认知依赖”,可通过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增强AI技术透明度、完善相关AI技术的法律规范、强化对AI应用的监督、加强AI技术伦理教育、促进信息渠道多样化、加强AI技术的国际合作等路径,助力AI技术的健康发展与合理应用。

    2025年03期 v.45;No.215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贵州“村超”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亮点剖析

    陈碧妹;

    “村超”是贵州省榕江县举办的具有浓厚乡村特色的足球赛事,打造了一个“体育+文化”的知名品牌,拉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成为互联网时代打造地方文化传播品牌的一个范例。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剖析贵州“村超”火爆“出圈”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践亮点,挖掘其中的宝贵经验和可借鉴之处,以期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及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期 v.45;No.215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调查研究“获准访谈”的方法——以口述史访谈劳模及其家属为例

    金荣;伍小涛;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实地调查经常运用访谈法。在方法论层面,口述史访谈是访谈法的一种类型,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或运用的热点。以口述史访谈16名劳动模范及其家属为例,口述者具有年龄大、声望高、对访谈者陌生、长时间接受访谈等特点。调查研究通常会遇到具有诸类特点的口述者,有必要对访谈这类群体的方法作探析。“获准访谈”是顺利开展正式访谈的必要前提。访谈者在正式访谈前为了达到“获准访谈”,需要运用准备口述史访谈、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等方法,来提高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2025年03期 v.45;No.215 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 产教融合赋能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动态模拟仿真

    田强;柴晓杰;于丽静;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创业、推动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烟台H职业学院为例,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产教融合赋能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动态的模拟仿真分析产教融合对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影响作用,从正向推动举措与负向实施阻碍两个方面探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的科学路径,为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出台合理政策促进产教融合、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5;No.215 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纾解

    张成孜;

    随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路径与内涵亟待进一步拓展。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民俗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话语体系错位等结构性障碍。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不足、实践路径不明确、表达方式落后等问题,需要从资源整合、路径拓展与表达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协同推进。通过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探究民俗文化在“课程-活动-实践-生活”链条中的融合机制,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与现实联系,这不仅构成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的重要手段。

    2025年03期 v.45;No.215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